國務院法制辦、財政部負責人就
《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答記者問
來源:中國政府采購網,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jiedu/2015zcjd/201502/t20150228_1196177.html
2015年1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日前,國務院法制辦、財政部負責人就《条例》的有关问题回覆了记者的提问。
問:爲什麽要制定出台《條例》?
答:制定出台《條例》,是更好地實施政府采購法,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要求,進一步深化革新的一項重要內容。政府采購法自2003年1月1日實施以來,對規範政府采購行爲、提高政府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實施十多年來,政府采購的實踐日益充实,政府采購革新深入推進,政府采購總規模從2002年的1009億元上升到2013年的16381億元。同時,政府采購活動中出現的“天價采購”、質量不高、效率低下等問題引起社會關注和對政府采購制度的質疑,有须要制定出台配套行政法規,細化执法規定,充實完善政府采購制度。制定出台《條例》,將進一步促進政府采購的規範化、法制化,構建規範透明、公正競爭、監督到位、嚴格問責的政府采購事情機制。
問:近年來,媒體多次曝光政府采購領域的“豪華采購”、“天價采購”、“質量不高”等問題,招致社會對政府采購的質疑。爲解決這些問題,《條例》主要作了哪些規定?
答:從近年來政府采購領域引發公衆廣泛關注的案件看,突出問題是質次價高。政府采購監管實踐讲明,解決這類問題僅依靠加強采購法式監督是不夠的,還需要強化政府采購的源頭治理和結果治理,做到采購需求科學合理,履約驗收把關嚴格,減少違規操作空間,保障采購質量。爲此,《條例》作了以下規定:一是采購人應當科學合理確定采購需求。采購需求應當完整、明確,切合执法法規以及政府采購政策規定的技術、服務、宁静等要求,须要時應當就確定采購需求征求相關供應商、專家的意見。二是采購標准應當依據經費預算標准、資産配置標准和技術、服務標准確定。三是除緊急的小額零星貨物項目和有特殊要求的服務、工程項目外,列入集中采購目錄的項目,適合實行批量集中采購的,應當實行批量集中采購。四是采購人或者采購署理機構應當凭据采購条约規定的技術、服務、宁静標准組織對供應商履約情況進行驗收,並出具驗收書。驗收書應當包罗每一項技術、服務、宁静標准的履約情況。此外,爲積極回應采購人提高政府采購效率的要求,《條例》對電子采購、非招標采購方式的適用情形和操作法式、評審報告的確認時限、詢問的答複時限等,作了較爲明確的規定。
問:政府采購被稱爲“陽光下的交易”,《條例》在提高政府采購透明度方面作了哪些規定?
答:實踐中,采購人、采購署理機構往往通過隱瞞政府采購信息、改變采購方式、不按采購文件確定事項簽訂采購条约等手段,達到虛假采購或者讓內定供應商中標、成交的目的。針對此類問題,爲防止暗箱操作,停止尋租腐敗,保證政府采購公正、公正,《條例》作了以下規定:一是項目信息須公開。政府采購項目采購信息應當在指定媒體上發布。采購項目預算金額應當在采購文件中公開。接纳單一來源采購方式,只能從唯一供應商處采購的,還應當將唯一供應商名稱在指定媒體上公示。二是采購文件須公開。采購人或者采購署理機構應當在中標、成交結果通告的同時,將招標文件、競爭性談判文件、詢價通知書等采購文件同時通告。三是中標、成交結果須公開。中標、成交供應商確定後,應當在指定媒體上通告中標、成交結果。中標、成交結果通告內容應當包罗采購人和采購署理機構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項目名稱和項目編號,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名稱、地址和中標或者成交金額,主要中標或者成交標的的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單價、服務要求以及評審專家名單。四是采購条约須公開。采購人應當在政府采購条约簽訂之日起2個事情日內,將政府采購条约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指定的媒體上通告。五是投訴處理結果須公開。財政部門對投訴事項作出的處理決定,應當在指定媒體上通告。
問:當前,政府購買服務事情正在全國各地快速推進,《條例》對政府購買服務作了哪些規定?
答: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2014年政府事情報告提出,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2013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就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作了專門部署。爲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同時爲規範政府購買服務行爲,《條例》規定,政府采購服務包罗政府自身需要的服務和政府向社會公衆提供的公共服務,明確了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执法职位和执法適用問題。爲了保證政府購買的公共服務切合公衆需求,《條例》規定,政府向社會公衆提供的公共服務項目,應當就確定采購需求征求社會公衆的意見,驗收時應當邀請服務對象參與並出具意見,驗收結果向社會通告。
問:我國政府采購規模不斷擴大,如何充实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效引起社會的較大關注。《條例》對于強化政府采購政策功效、發揮政府采購的調控作用作了哪些規定?
答:政府采購使用的是財政性資金,各國普遍重視政府采購的政策功效,發揮政府采購的宏觀調控作用,實現支持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特定目標。政府采購法第九條規定,政府采購應當有助于實現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目標,包罗保護環境,扶持不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等。但是,實踐中政府采購的政策功效發揮不夠充实,影響了國家特定目標的實現。針對這一問題,《條例》作了以下規定:一是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政府采購政策,通過制定采購需求標准、預留采購份額、價格評審優惠、優先采購等措施,實現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扶持不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等目標。二是采購人、采購署理機構應當根據政府采購政策編制采購文件,采購需求應當切合政府采購政策的要求。三是采購人爲執行政府采購政策,經批准,可以依法接纳公開招標以外的采購方式。四是采購人、采購署理機構未凭据規定執行政府采購政策,依法追究执法責任。
問:評審專家對確保政府采購公正、公正進行發揮著重要作用,爲保證評審專家公正、公正評審,《條例》作了哪些規定?
答:爲了保證評審專家公正、公正評審,從制度上堵塞政府采購尋租空間,《條例》對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的入庫、抽取、評審、處罰、退出等環節作了全面規定:一是爲保證評審專家“隨機”産生,防止評審專家終身牢固,明確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對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庫實行動態治理。除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的情形外,采購人或者采購署理機構應當從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庫中隨機抽取評審專家。二是明確評審專家的評審要求和責任。評審專家應當遵守評審事情紀律,根據采購文件規定的評審法式、評審要领和評審標准進行獨立評審,並對自己的評審意見承擔責任。三是強化對評審專家的失信懲戒。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評審專家的監督治理,對其不良行爲予以記錄,並納入統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四是針對評審專家差异違法行爲的性質,區別設定相應的执法責任,包罗其評審意見無效,不得獲取評審費,禁止其參加政府采購評審活動,給予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的行政處罰,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等,既使其從業受到限制,又使其經濟上支付代價。
問:實踐中,經常出現違法采購結果無人負責、責任無法追究等問題。《條例》是如何解決此類問題的?
答:《條例》在政府采購法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了采購人、采購署理機構、供應商等主體的違法情形及执法責任,使責任追究有法可依。一方面,《條例》增列的違法情形有34種之多,例如采購人、采購署理機構通過對樣品進行檢測、對供應商進行考察等方式改變評審結果,供應商中標或者成交後無正當理由拒不與采購人簽訂政府采購条约以及供應商之間惡意勾通的具體情形等。另一方面,針對采購人、采購署理機構、供應商的違法情形,明確規定給予限期纠正、警告、罰款,同時還要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执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