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深化普通高校校地校企相助的意見
湘政辦發〔2017〕8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爲更好發揮普通高校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作用,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就深化普通高校校地校企相助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切實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高等教育規律,以培養創意創新創業人才爲焦点,以提升服務經濟社會能力爲目標,以創新相助體制機制爲保障,堅持因地、因校制宜,積極探索和構建新型校地、校企相助關系和産教融合發展體系,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1、堅持需求導向,相助共贏。充实發揮高校科技、學科、人才綜合優勢和企業設備、技術、平台、資金和信息獨特優勢,遵循需求對接、自願協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共贏的原則,推動各類創新要素與教育資源的集聚、整合與共享,實現産教深度融合和校企共享發展。
2、堅持綜合革新,創新機制。以深化放管服革新爲突破,著力破解制約高校開放辦學的體制機制障礙,優化辦學環境,釋放高校活力。以需求傳導式革新爲主線,推動高校考試招生制度、學科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建設、教育質量評價等綜合革新,探索高校轉型發展的有效機制。
3、堅持育人爲本,提高質量。圍繞高校立德樹人基础任務,將解決高校人才培養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爲深化校地、校企相助的重點,充实發揮企業重要育人主體作用,推進教育教學與生産實踐緊密結合,補齊高校實踐育人短板,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4、堅持政府統籌,部門協同。發揮政府統籌協調、政策引導和條件保障作用,通過同步規劃産業發展與人才培養,完善相關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加強規範治理和監督指導,著力營造統一領導、齊抓共管、行業企業全面參與的校地、校企相助良好生態環境。
二、主要任務
(一)建设校地校企相助平台。全面建设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部门的相助关系,明确校地相助协调机构和运行机制,搭建校地对接和信息相同平台,统筹计划和有序推进校地相助,加速实现产教融合生长。推进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湖南省大学科技工业园等高校科技园区建设,搭建高校科技结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产学研用结合平台。推动高校建设地方、行业和企业配合加入的相助辦學、相助治理机制,与行業、企業配合组建教育团体和人才培养联盟,共建共管二级学院和学科专业,校企相助的学科专业实现全笼罩。
(二)優化高校學科專業體系。統籌整合地方、行業、企業資源,支持高校緊密對接産業鏈、創新鏈,調整學科專業設置,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相關專業,形成優勢和特色學科專業集群,完善覆蓋全産業鏈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支持高校對接行業、企業人才需求,調整、革新、重組現有學科專業、設立交织學科和複合型新專業,大幅度提高複合型技術技术人才培養比重。建设地方和企業專家參與的高校專業設置評議制度,完善基于社會需求變化的專業設置與動態調整機制,集中力量辦好地方(行業、企業)急需的專業。
(三)推進高校課程體系革新。堅持以社會經濟發展、學科知識創新、産業技術進步和企業人才需求驅動高校課程革新,形成對接緊密、動態調整的專業課程體系。鼓勵校企相助開發專業課程教材,加強創新創業就業課程與教材建設,推動高校加大專業基礎課、主幹課、焦点課和專業技术、實驗實踐課整协力度,積極開設跨學校、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交织課程,全面推行案例教學、項目教學,著力培養社會急需的複合型技術技术人才。推動信息化教學、虛擬現實技術、數字仿真實驗、在線知識支持、在線教學監測等廣泛應用,支持校企相助開發在線開放課程和共享優質課程資源,破解高校實踐教學難題。
(四)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推動高校專業鏈與産業鏈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准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産過程對接,探索建设校地、校企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堅持校企相助、工學結合,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開展各類大學生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大賽,加強實驗、實訓、實習環節,大幅提高實訓實習課時占專業教學總課時的比例。積極推進各類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和現代學徒制、訂單培養、頂崗實習等人才培養革新,鼓勵實行彈性學制,允許學生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建设以職業需求爲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爲重點、以産學結合爲途徑、以校企聯合培養爲重要形式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
(五)建设高校实训实习基地。创新校地、校企共建方式,凭据行业企业先进技术水平,加速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等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設。依托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设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推动高校整合校内资源,构立功效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实、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凭据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凭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专业知识教育体系和技术技术训练体系。
(六)建設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革新和完善高校教師聘任制度,探索設立兼職教師特聘崗,積極引進行業公認專才,聘請企業優秀專業技術人才、治理人才和高技术人才作爲專業建設帶頭人和創新創業導師,鼎力大举優化專業教師結構。推動校企共建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和職工實訓基地,推行高校教師企業實踐制度,有計劃選送教師到企業接受培訓、挂職事情和實踐鍛煉。配強配齊高校實踐教學專職隊伍,完善專業技術職務、教學業績考核、教師聘用、薪酬激勵、校企交流等制度,加強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考核評價,落實全體教師實踐教學職責。
(七)推進校地校企協同創新。堅持面向市場和企業需求,以促進高校科技结果轉化爲焦点,以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和産品升級爲重點,支持高校和企業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工業研究院、研發或中試基地、産學研相助基地等創新聯盟,加強技術研發與攻關,促進先進技術轉移、應用和創新,引領新産業、新業態發展。引導和支持高校加速融入以企業爲主體的區域、行業技術創新體系,以解決生産生活實際問題爲導向,廣泛開展科技服務和應用性創新活動,打造區域性、行業性科技服務基地、技術創新基地。
(八)加強高校新型智庫建設。發揮地方和行業企業積極作用,鼎力大举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進一步統籌整合資源,明確主攻偏向,發揮優勢特色,培育和組建行業産業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區域産業發展政策咨詢機構等專業化的新型高校智庫。堅持需求牽引,突出問題意識,支持高校圍繞地方、行業企業發展重大需求、社會熱點難點和重大現實問題,開展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綜合研究,提出對策建議,參與決策咨詢,引導社會輿論,充实發揮思想庫、智囊團作用。
(九)积极生长高等继续教育。统筹计划和规范生长高等继续教育,重点围绕传统工业革新升级、新兴工业生长和新型城镇化历程中一线劳动者技术提升、技术深化、职业转换、都市融入的需求,积极推进高校与行業、企業相助,建设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业依赖的继续教育基地。推进高校图书馆、实验室、网络课程、信息资源等向社会开放,健全学习结果认定、积累与转换制度,建设多样化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渠道通畅、方式灵活、资源富厚、学习便利的终身学习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增强组织领导。把校地校企相助摆在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生长越发重要的位置,增强统筹协和谐分类指导,完善治理体制和事情机制,有效运用总体计划、工业政策以及项目、资金等扶持手段,充实调动地方、行業、企業的积极性,鼎力大举支持普通高校开展校地校企相助。省教育厅要探索建设省级部门会商机制,实时研究校地校企相助的重点、难点问题,协调落实政策和资金支持措施。普通高校要把校地校企相助纳入革新生长重要议事日程,建设校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专业院系卖力人加入的领导小组,明确机构和人员,扎实推进校地校企相助事情。
(二)完善政策措施。切實履行高等教育法定職責,深化放管服革新,結合實際制定出台推動和支持普通高校校地校企相助的政策措施。鼓勵各地政府出台獎補政策,鼎力大举支持校地校企相助項目。統籌整合各級財政和社會資金,通過存量調整、增量傾斜,重點支持高校在切合産業規劃、就業質量高和貢獻力強的領域開展校地校企相助。建设健全以增加知識價值爲導向的高校科技结果轉化治理與獎勵制度,制定和完善企業接受高校學生實習實訓的支持辦法和稅費政策。普通高校要加大經費投入,制定和完善相關扶持政策和服務措施,鼎力大举支持院系和教師開展校地校企相助。
(三)強化考核督導。把校地校企相助事情納入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將開展校企相助、接納高校師生實習實訓等情況作爲企業考核獎勵、獲取財政性資金和項目的條件。教育部門要建设校地、校企相助的跟蹤檢查和專項督導機制,突出質量與貢獻,把校地校企相助納入高校辦學水平評估、領導班子考核、學科專業評價的重要指標,列入教學質量年度報告、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的重點內容,作爲專業設置與調整、學校轉型和相關項目建設的须要條件。普通高校要把校地校企相助納入院系事情考核、教師業績評價的重要內容,確保相助成效。
(四)加強宣傳引導。各地各部門和各普通高校要鼎力大举宣傳加強校地校企相助的须要性、緊迫性、重要性,使校地校企相助成爲地方經濟社會和行業企業發展、高校辦學和教師教學的內在需要、一定選擇與自覺行動。認真總結省級試點事情經驗,宣傳推介各地各高校開展校地校企相助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成效,努力營造校地校企相助的良好社會氛圍。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