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电子學院文件
校政發〔2024〕38號

PP电子學院
關于印發《PP电子學院本科專業設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校屬各單位、各部門:
現將《PP电子學院本科專業設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试行)》印發給你們,希認真學習,並遵照執行。
附件:PP电子學院本科專業設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试行)
PP电子學院
2024年10月28日
PP电子學院
本科專業設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试行)
为增强本科專業設置与调整优化事情,强化内涵建设与特色生长,构建切合学校生长目标和人才培養定位的本科专业体系,提高专业人才培養能力和人才培養质量,凭据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專業設置调整优化革新方案》(教高〔2023〕1号)《关于开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專業設置事情的通知》(教高司函〔2024〕7号)和湖南省教育厅《关于有序推进高等院校重组和学科(专业)重塑事情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基础任务,立足新生长阶段,贯彻新生长理念,融入新生长花样,以地方性、高水平、应用型为办学理念,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養为中心,紧扣区域经济社会生长战略需求,科学计划、结构谋划、决策计划,切实推进学校專業設置动态调整,凭据化结构、强特色、促内涵、保质量的專業建設思路,着力构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養体系。
(二)基本原則
1.服務高質量發展。對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聚焦湖南“4×4”現代産業體系和婁底“质料谷”建設,建好建強國家和區域發展急需的專業,鼎力大举發展新興專業,推動專業结构與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的精准對接。
2.突出優勢特色。以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构建与学校生长定位、办学特色相匹配的专业体系,明确專業建設的重点和生长偏向,做大做强理科、工科、农科类优势专业,做优做特文科、艺术、师范类特色专业。
3.加強專業融合。注重工业需求导向,强化专业交织融合,探索建设“现代农业”“先进质料与新能源”“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等若干特色优势专业群,推进交织学科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養模式革新。
4.落實質量保障。對標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准和專業認證標准,加強資源整合,強化部門聯動,努力推進學校專業“高原”“岑岭”建設,力爭國家和省級“雙一流”專業點的新突破,持續推進學科專業高質量發展。
二、事情目標
聚焦地方经济社会生长,建设健全专业动态调整优化机制和專業建設水平评价机制,强化專業設置的规范性、资源配置的效能性和人才培養的科学性,逐步优化调整淘汰过剩、低质、错位专业,整合升级特色优势专业,增设结构新兴急需专业,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生长相适应的服务有力、特色鲜明的专业花样。
到2027年,通過停招、撤銷、革新、新設等舉措,完成學校專業50%左右的優化調整目標,學校重點發展“十四五”省級應用特色學科專業集群,堅決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專業,全校理工農學科門類專業總量增加到25個以上。
經過6年左右的優化調整,到2030年底,本科招生專業數量穩定在40個左右,理工農類專業占比提升至55%以上,理工農類學生數占比不低于55%,學校基本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基本建成“現代農業”“先進质料與新能源”“智能制造”“電子信息”“文化旅遊”五大優勢特色專業集群,學校的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優化、革新提質基本完成,上述規劃的總體目標全部實現。
三、統籌與治理
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卖力專業設置与动态调整的咨询与审议事情;教务处卖力组织与协调学校專業設置与动态调整的相关事情;质量监控与生长计划处卖力组织专家对專業建設质量进行评估;招生就业处卖力统计分析学校各专业招生和就业数据;各学院卖力本学院的專業建設、專業設置与调整事情;学校校务会审定專業設置与调整方案。
四、優化調整舉措
(一)圍繞特色集群優化專業结构
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趨勢,圍繞“現代農業”“先進质料與新能源”“智能制造”“電子信息”四大新質生産力專業集群,新增一批理工農類專業,提升理工農類專業占比,加速培養新質生産力領域工程科技人才。
圍繞“現代農業”專業集群:擬新增“農業智能裝備工程”、“食品宁静與檢測”等相關專業。
圍繞“先進质料與新能源”專業集群:擬新增“新能源质料與器件”、“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等相關專業。
圍繞“電子信息”與“智能制造”專業集群:新增“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等相關專業。
(二)新增專業緊密對接現代産業體系
爲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進一步突出需求導向,圍繞湖南省4×4現代化産業體系和湘中區域重點産業,精准做好學科專業结构結構優化,新增一批緊密對接湖南省4×4現代化産業體系和湘中區域重點産業的專業。
到2027年,新增“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新能源质料與器件”、“食品宁静與檢測”等一批新質生産力專業。
(三)停招撤銷合並過剩低質錯位專業
根據重點産業相關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及人才需求預測,結合近三年各專業的師資隊伍、第一志願錄取與調劑率、轉出比例、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等關鍵指標,逐步停招撤銷合並一批服務地方能力較弱、辦學效益欠好的過剩低質錯位本科專業。
停招、取消“秘书学”“市场营销”“质料化学”等专业。拟对“舞蹈编导” “舞蹈学”与“舞蹈演出”专业合并。到2027年,拟对“视觉转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与“情况设计”专业合并为“艺术设计学”或“艺术与科技”专业。
(四)建強理工農類專業師資隊伍
坚持“博士化、双师化、卓越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偏向,连续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聚焦新工科、新农科建设与生长需要,优化师资结构,实施对停招取消合并专业师资队伍的转型整合,加大理工农类高条理人才引育力度,建强理工农类师资队伍,打造一批高水平理工农类教学科研团队,提升理工农类專業建設水平。到2027年,理工农类教师和理工类博士总量占比均提高到55%以上,为建设理工农为主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人才保障。
(五)提升理工農類專業招生比例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新质生产力生长需求,连续优化专业招生结构,提升理工农类专业招生比例,加大理工农类专业紧缺人才培養力度,提升理工农类应用型人才培養水平,强化应用型办学特色。到2027年,力争将理工农类学生占比提高到50%以上;后续时期,将理工农类学生占比稳定到55%左右。
(六)深化理工农类專業建設
深化新工科、新农科建设。对学校现有工科、农科专业的全要素革新升级,将相关学科专业生长前沿结果、最新要求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学历程。推动现有工科交织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交织融合、农科与其他学科交织融合、应用理科向工科延伸,形成新兴交织学科专业,培育新的工科、农科领域。
(七)重塑升級傳統優勢專業
聚焦战略性新兴工业转型升级以及新兴服务业新体系需要,对接经济社会生长和行业工业需求,修订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积极推动汉语言文学、电子商务、旅游治理等“文化旅游”传统优势专业重塑升级,重构知识、技术和素养结构,全面适应引领新技术、新工业、新业态、新模式。
(八)完善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
积极探索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新思路,创新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新举措,以《PP电子學院本科專業設置与动态治理措施》为基础,完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统筹推进学科专业调整优化事情,以新理念、新形态、新要领引领发动“四新”專業建設,协力打造金专、金课、金师、金基地、金教材,努力构建定位准确、结构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质量显著的学科专业花样。
(九)優化二級學院設置
面向理工农类办学偏向,聚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養,以学科为统领,整合重组教育教学资源配置,适度压缩人文社科类二级学院设置数量,增大理工类二级学院设置数量。适其时机,对二级学院设置进行优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加強黨對深化新時代高等教育學科專業體系革新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偏向,落實立德樹人基础任務。把學科專業調整優化納入學校發展規劃,健全學科專業動態調整長效機制,制定實施“十五五”方案,促進教育教學資源優化。
(二)完善本科專業治理制度
認真落實上級教育主管部門革新部署要求,探索建设專業預調整制度,明確申請備案(審批)專業,須列入學校發展規劃,原則上提前1年進行預備案(申報)。加強學科專業存量調整,完善退出機制。對連續五年未招生的專業予以上報申請撤銷。
(三)增强專業建設质量保障
凭据人才培養“先宽后深”的原则,制定科学、规范的人才培養方案,科学设计课程体系,配齐配强教师队伍、教学条件、实践基地等,确保人才培養方案落实落地。定期开展本科专业评价事情,建设健全本科專業建設质量年度陈诉制度,系统陈诉本科专业调整优化情况、專業建設情况、服务经济社会生长情况等,主动果真接受社会监视。
(四)加大投入支持力度
完善多元化投入體系,堅持專項支持與重點扶持相結合,接纳差異化支持战略,加強政策協調配套和財政資金統籌,從政策導向、師資力量、實驗設備、資源配置、經費部署和績效評價等方面,綜合推進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優化。
(五)健全專業調整聯動機制
加強科學指導,深化政策聯動。將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優化與招生計劃、經費投入、教師配備、條件保障等聯動。以學科專業調整優化事情爲指向,加強招生計劃引導和調控。將教育教學資源向優勢特色、新興交织、急需特需等專業傾斜,加強中青年學科專業骨幹人才的引育培養。
(六)建设創新導向激勵機制
將學科專業調整優化成效納入年度事情目標治理考核體系。建设創新導向激勵機制,對學科專業優化偏向准、重塑速度快、新建質量高、支撐力度大的二級學院進行獎勵與政策支持,營造加速學科專業調整優化的良好氛圍。
PP电子學院办公室 2024年10月28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