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电子学院十二五教材建設计划

作者: 时间:2012-06-01 点击数:

为贯彻《国家中恒久教育革新和生长计划纲要(2010-2020)》,落实《PP电子学院“十二五”生长计划》,切实做好我校“十二五”期间教材建設事情,凭据学校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十一五教材建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学校制订了《PP电子学院教材事情治理条例》,完善了以教材建設事情指导委员会为中心的教材治理模式,建设了教材购供机制及配套的教材治理服务体制。学校教师共出书专著、编著、教材126部,其中独著60部,计划教材14部,获省部级奖教材2部。虽然学校教材建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依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适用于各专业的优秀教材的选用力度不够,仅就2009-2010学年度的统计来看,使用近三年出书的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计划教材、重点推荐教材、精品教材等优质教材的比例为36.9%;二是自编教材中获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奖和入选国家级计划教材的数量偏少;三是教材编写研究事情比力单薄。

二、教材建設的指导思想

“十二五”学校教材建設事情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增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事情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 1号]文件精神,紧密结合高等教育生长和教育教学革新新形势,进一步增强组织领导,深化教材建設与治理革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倡教材建設与教学、科研相结合,以学校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革新研究的结果为依托,实施精品战略,抓好重点计划,提高教材的编写与选用质量,力争出书一批切合学校人才培養目标和培养模式、代表学校学术水平的优质教材和特色教材。

三、基本原則

(一)坚持适应性原则。教材建設要以本科培養方案为依据,正确掌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革新偏向。在选择教材内容和编写体系时,应注意体现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生长缔造条件。

(二)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原则,抓好重点教材建設。选择出书一批体现我校优势的特色教材,勉励原来基础比力好的优质教材磨炼精品,为我校的教育教学革新和教材建設发挥示范和推行动用。

(三)堅持編、選相結合的原則,確保高質量教材進課堂。對有適合本專業的高水平非自編教材可供選用的,原則上不予立項。

(四)依靠专家,择优支持原则。增强教材建設领导,充实发挥专家的作用,优选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兼备、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作为教材主编,建设老中青结合的教材编写队伍。

四、教材建設的目标和任务

(一)完善教材的選用事情機制,確保高質量優秀教材優先選用。

学校要进一步增强教材选用治理事情,建设教材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增强教材质量跟踪,保证高质量教材进课堂,制止教材选用的随意性。勉励选用适用于各专业培養方案、课程教学纲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十一五”国家或省计划教材、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等海内高水平的教材,勉励有条件的课程凭据需要使用外洋原版教材,确保近三年新版(修订版或再版)的教材使用率不低于50%。

(二)編寫高質量的具有特色的教材。

1.鼓勵師資力量雄厚的系部申報國家級、省部級教材的編寫項目。

2.重点支持体现我校特色专业特色以及体现学科交织融合课程有教材建設。

3.體現學科交织融合等新興課程或實驗、實踐、實訓類課程,教材編寫條件不成熟的,學校支持教師編寫具有特色的高質量教學輔助教材和實驗講義,由學校統一組織印刷與發行事情。

(三)建设學校優秀教材評選制度

學校鼓勵已出书、在教學中反映較好的且已使用2屆以上的教材參加校級優秀教材評選,並將擇優推薦參加省級和國家級優秀教材評選,力爭在“十二五”期間有4-6部教材獲省(部)級及以上優秀教材獎。

五、落实教材建設的保证措施

(一)增强对教材建設事情的领导,学校教材建設指导委员会要认真履行职责,检查督促教材建設计划的落实,审议教材的立项,抓好教材评优和推荐,研究教材建設事情和制定相关政策。各系部和宽大教师要从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高度重视、支持和加入教材建設事情。

(二)增强监视治理,提高教材建設的治理水平。对已经立项的教材进行定期跟踪检查,以保证立项教材定时高质量地完成。充实利用教材治理系统,不停提高教材治理水平,推行教材质量跟踪与反馈制度,严禁将不合质量选用要求的编(专)著作为教材,切实保障学校教材建設质量。

(三)建设教材出书登記制度。各系部定期收集由學校教師主編、參編,出书社正式出书的教材、教學參考書信息,每年12月底以前彙總,並附帶教材一本到教務處辦理登記手續,以便及時發布信息、展示结果,供校內外選用。

(四)加大对教材建設的经费投入,保障立项教材建設、优秀教材评选和教材治理事情的顺利进行。

二○一一年七月六日

Copyright? 版权所有 PP电子学院教务处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地址: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氐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