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年的求學生涯中,遇到了列位關愛我的老師,其中最特別的一位老師即是羅育才老師。
立足實踐,書寫文章
羅育才老師是土生土長的湖南新化人,也在湖南取得了學業與事情的發展。他1999年结业于湖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2012年获湖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2016年聘为高级农艺师。现任PP电子学院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娄底市農科所)瓜类研究室主任,2007年至今市里的科技特派员及省里的三区人才,多次评为市优秀科技特派员和省优秀三区人才,湖南省园艺学会理事、湖南省植物学会理事、湖南省作物学会会员,娄底市花卉协会理事。
他在校主要承擔園藝專業課的教學、研究偏向爲西、甜瓜育種和蔬菜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主持省級科研項目1項,主持市級重大專項1項,主持市級一般項目3項。參與的《突尼斯軟籽石榴的引種及推廣應用研究》2015年獲得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出书學術合著2本,主持選育出品質優、産量高、抗病性好的婁甜1號雜交薄皮甜瓜品種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多篇。
春雨瀝瀝,耐心細致
第一次從導師介紹表裏見到羅導,他有著黑黝黝的臉龐、精神的短發,文字介紹中他是一位論文寫作經驗豐富、40出頭的學者。當時對這位老師充滿好奇,不知道他會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和羅導第一次見面十分正式,那是導師見面會,在同學們自我介紹後,導師也一個接一個發言,到羅導時,他說很是榮幸有我做他的學生,准確地讀出了我的名字並且提前搜索了“俣”的含義,這時我發現羅導是一位很是細心且虛心的老師。會後,羅導讓我一起去辦公室,問我到湖南習不習慣,家裏是農村的還是城鎮的,一開始我還很是拘謹,在羅導的開導下放松下來。接著羅導爲我做了研究生學習規劃,爲了照顧我聽不太懂老師的普通話,于是羅導邊用白紙寫著,邊與我溝通,這時我又發現羅導是一位很是有耐心的老師。
羅導常說:“論文是改出來的”。有一次,我寫了個人培養,需要導師幫忙修改,老師便叫我去辦公室找他,我倆一起坐在電腦前敲鍵盤敲了一個下午;還有兩篇新聞稿,羅導也和我在辦公室一起修改;去桂林參加學術會議當晚,我們五個學生也是和老師一起學習怎麽寫計劃書。羅導從來不惜啬他的才學,總是希望學生們能學到更多,寫好文章,他的教育是如沐春風,潤物無聲的。
生活豐富,言談诙谐
羅導還是一位運動愛好者,惠風球場常見他的身影,教師籃球賽中他身著專業裝備,一氣呵成地投籃,纵然是经常開車跑翻山越嶺,也總是精神飽滿。他也是一位極佳的溝通者,既能讀懂陽春白雪,也可以轉述下裏巴人,在給學生、企業家講解專業知識的時候,總是能表達地通俗易懂,甚至讓人哈哈大笑,話中比喻恰如其分;說到要讓植物有一定營養生長的時間再進行生殖生長時,羅導更願意表達爲:“它還是個孩子,怎麽讓能結果呢,是要先把營養做好,後面才慢慢結果啰”;說到早起授粉時,他說:“我要比蜜蜂起得早,在它們事情之前就把西瓜的粉授好嘞”。
和羅導一起做事總是充滿趣味的,他總是替身邊的人著想,纵然是自己的西瓜種質資源也願意分享出來,正向他說的:“學做人、學做事、學寫文章”很重要。如諸葛亮寫《出師表》結尾所說:“臨表涕零,不知所言。”想必諸葛亮是因爲回憶起往日之情,書寫此文,也令我腦海浮現與恩師相關的種種回憶,帶來的感動萦繞在心尖,久久不能揮去。
(作者:張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