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分巨细,几多都是愛,我們若想要成爲教書育人的‘大先生’,則必須秉持對教育事業的熱忱與擔當,踐行馬克思主義的奉獻精神,讓愛與希望在校園中傳遞。”
12月8日,PP电子學院教育基金會建设,是學校生长史上的一件大事。自學校教育基金會建设以来,在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黨支部书记张得才的领导下,學院學生黨員個個爭當先鋒,在學生群體中掀起了一股自願捐款助力的“熱潮”。學生黨員們積極響應學校號召,一個接一個地傳遞起了“愛心接力棒”。據統計,在校學生黨員和近兩年畢業的學生黨員共51人自願捐款,共籌集金額4200元,全力助力學校教育基金會开展奖优助困、资助教育项目、支持學校建设等一系列公益活動。这一爱心善举,不仅为學校教育基金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深深熏染了馬克思主義學院全体师生,宽大师生纷纷慷慨解囊投入愛心“熱潮”中去,充实彰顯了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图为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黨支部助力學校教育基金捐款截图)
在學校党委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党总支的领导下,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黨支部坚持夯实支部“五化”建设,严把學生党员的“入口关”、历程治理和结业生党组织关系转接的“出口关”,在學生群体中时刻发挥着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一是黨員自覺勇于擔當,個個當先鋒。黨員的本色是紅色,正如捐獻入袋的血液。曹睿钊以PP电子學院學生身份被山东省平度市授予“2023年感动平度年度道德模范”称谓;于露莹、黄海在校就读期间坚持磨炼自我、获评为“中国大學生自强之星”;凌雪晴投军入伍后获“四有好士兵”1次,队伍夸奖2次;申佳梨、芮颖琪、周星宇加入“青春向党 红色筑梦”调研团深入乡村调察访谈,以实际行动为下层人民群众办实事、送温暖等等争当先锋事迹触目皆是。
二是黨員爭相錘煉本領,人人樹旗幟。在党组织培养下,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黨支部學生党员在學风引领、學科竞赛、就业等方面争相磨炼本事,人人樹旗幟。据统计,近两年,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黨支部學生党员共16人考研被录取、27人考上教师考编、7人考上公务员、2人获国家奖學金、5人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學术论文、2人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學生课外學术科技作品竞赛主赛道全国二等奖一项与红色专项赛道全国一等奖一项、1人获“芙蓉學子-模范力量”學术科研奖。

(图为2024届结业生党员考上公务员后为學院赠送锦旗)
三是夯實支部“五化”建設,築牢基層堡壘。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黨支部以“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运动深化主题教育。支部定期组织政治學习、专题學习,通过“黨支部书记讲党课”“學生党员讲微党课”等途径,做到理论學习常學常新、常思常进;推进學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通过给党员过“政治生日”、红色实践研學等方式,引导党员增强政治意识与使命感,在思想上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增强日常监视,经常性开展纪律教育,通过组织廉洁主題教育活動,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事情擺進去,檢視問題、深刻剖析,激發支部黨員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氣和自覺,增強拒腐防變能力,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同時,黨支部創新組織生活形式,通過專題講座、實地參觀、紅色觀影等活動,讓組織生活“活”起來、“實”起來,使黨員在嚴肅而又不失活潑的氛圍中接受思想洗禮,增強黨性修養。

(图为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黨支部學生党员深入油溪桥村學习乡村振兴经验)
“入黨意味著責任與奉獻,一位黨員就是一面鮮活的紅色旗幟,同志們要時刻牢記自己的政治身份,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要個個爭先鋒、人人樹榜樣,將‘小我’融入‘大我’中,最終做到‘無我’”,張得才在講黨課時如是說。
未来,马克思主义學生黨支部将继续增强支部“五化”建设,增强學生党员的历程治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实发挥战斗碉堡作用,聚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色,实现党性教育与专业育人协同生长、联动提升,并不停创新事情要领与载体,努力提升党建事情质量与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再起源源不停输送优秀的新时代思政人。(文/图:黄如 肖羽婷;一审:张得才;二审:阳青;三审: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