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
袁貴仁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革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全面加強學校德育體系建設,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緊密協作的教育網絡,動員社會各方面配合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決定》精神,創造性地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抓實抓好。
一、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的重要意义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青少年身心康健關系千家萬戶、涉及子孫後代,黨和人民對青少年成長成才寄予殷切期望,時代賦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光榮使命,我們要深刻認識這項事情的重要意義。
(一)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是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需要
新中國建设以來,我們黨從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的戰略高度出發,始終重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毛澤東同志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获得發展,成爲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在教育方針中把德育擺在首位。進入革新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同志反複強調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對青少年德育提出明確要求。以江澤民同志爲焦点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繼續堅持培養“四有”新人,將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爲新時期教育方針重要內容,突出了德育重要目標。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就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重要決策部署。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爲本、德育爲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國家中長期教育革新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就堅持德育爲先、能力爲重、全面發展進行了重點部署。胡錦濤總書記強調,“德是做人的基础,只有樹立高尚理想和遠雄心向,從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礎,學習才有動力,前進才有偏向,成才才有保障”,爲青少年德育事情指明了偏向。《決定》要求配合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充实體現了我們黨一以貫之的重要理念和優良傳統,是對全黨全社會承擔立德樹人重大任務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是社会主义焦点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社會主義焦点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要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就必須持之以恒建設社會主義焦点價值體系,必須從娃娃開始全面提高素質、塑造高尚人格、築牢思想道德基本。2010年,全國18歲以下未成年人有3億多,其中小學、初中、高中在校生分別爲9941萬人、5276萬人和4447萬人;18歲以上青年有數億人,包罗3000多萬在校大學生。青少年的康健成長,直接關系到億萬家庭和諧幸福,關系到民族複興火炬代代相傳。
從人的成長規律來看,青少年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育愛國情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養成良好道德品質、文明行爲習慣、遵紀守法意識,是一個通過教育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過程。
凭据堅持把社會主義焦点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的要求,我們必須根據差异教育階段學生身心特點、思想實際和理解接受能力,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積極拓展德育途徑,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引導,努力促進青少年全面康健成長,爲自覺踐行社會主義焦点價值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三)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是在新形势下抓住机缘应对挑战的战略性任务
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各學校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基础任務,抓住關鍵環節,創新途徑要领,完善體制機制,紮實推進各項事情,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开端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的花样和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生動局面。有關調研讲明,當代青少年學生思想主流積極康健向上,堅決擁護黨的領導,高度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度肯定黨建设90年來帶領人民取得的輝煌成就。青少年學生的理想信念越发堅定,愛國熱情持續高漲,社會責任感顯著增強,道德素質和現代文明素質明顯提升。
同時要看到,在深刻變化的國際國內形勢下,青少年成長社會環境更趨複雜,思想道德教育事情遇到不少新問題和新挑戰。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融会交鋒越发頻繁,社會思想文化越來越多元多樣多變,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迅速發展對青少年産生越來越大影響。我國革新發展中的矛盾問題也反映到青少年頭腦中,學生形成主流價值觀受到一定幹擾。學校德育事情的吸引力熏染力有待增強,未成年人家庭教育、農民工隨遷子女和留守兒童、校內外教育銜接等方面還有不少单薄環節。爲此,我們要認真研究新形勢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特點,加大學校德育體系及校內外教育網絡建設力度,動員全社會配合做好青少年德育事情。
二、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的主要任务
根據《決定》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總體要求,我們要從全面加強學校德育體系建設入手,進一步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緊密協作的教育網絡,開創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新局面。
(一)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必须整体计划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學校德育課程,具有差异于一般德育事情的學科特點、差异于一般專業課程的教育功效,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我們要依據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特點和規律,准確規範各階段德育目標內容,科學設置德育課程。
從小學1-2年級起,開設《品德與生活》,3-6年級開設《品德與社會》,重在品德啓蒙教育和行爲養成教育,引領小學生逐步認識自我、認識社會;初中開設《思想品德》,重在進行良好品德教育、康健人格教育和公民意識教育,引導學生开端認識個人和他人、個人和集體、國家、社會的關系;高中開設《思想政治》,重在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基本常識教育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高等學校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执法基礎》等課程,深入進行社會主義焦点價值體系教育,形成由淺入深、循環上升、有機統一的大中小學德育課程體系。
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課程,要堅持科學性、時代性和針對性的統一,既要貫穿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觀點,保證德育課程始終堅持正確政治偏向,又要體現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把德育課程與解決現實思想道德問題結合起來。要以青少年不斷拓展的生活經驗爲成長基本,幫助他們學會處理各種關系、參與公共事務,面對複雜社會生活和多樣價值觀念能夠作出正確判斷和選擇,解決好成長中的思想道德問題。
(二)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必须把德育融合到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學校教育,育人爲本;德智體美,德育爲先。我們要堅持以人爲本,遵循學校德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成才規律,適應社會發展要求,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把德育融合到學校教育教學各個環節。
從德育覆蓋領域看,應整體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情,在中小學全面整合德育資源,改進德育要领和形式;在高等學校重點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建設、課程教材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從德育橫向滲透看,要在充实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的同時,廣泛開發各類課程的德育資源,注重德育與所有教育教學環節的聯系,深入挖掘各學科蘊涵的德育素材,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抓好社會實踐環節,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適應青少年群體交流方式,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寓教于康健向上文化活動之中,擴大青少年參與面,豐富學生體驗,不斷提高德育事情的吸引力和熏染力、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三)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必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
促進青少年知行合一、德才並進、全面發展,需要學校、家庭、社會配合重視和支持;提高全民素質、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更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緊密協作。《決定》要求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緊密協作的教育網絡,動員社會各方面配合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充实體現了我們黨對這一問題的全局性思考。
學校德育體系建設,不僅要全面覆蓋、橫向滲透,更要內外銜接,促進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讓德育貫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各個方面,構建校內外教育網絡,使德育事情由學校向家庭輻射、向社會延伸,爲青少年康健成長成才全方位營造良好環境。我們要創新學校德育體系建設與校內外教育網絡建設相結合的方式,結合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在中小學探索建设家長委員會制度,在引導社會參與學校治理監督的基礎上,讓家長和社會承擔起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應盡責任;在高等學校建设黨委領導下的專兼職隊伍相結合、全校緊密配合、學生自我教育的機制,探索學校與行業企業相助共建、促進全方位育人的模式,進一步凝聚立德樹人的強大协力。
三、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的要害举措
根據《決定》的要求,教育系統要在各級黨委和政府領導下,切實貫徹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方針,與家庭和社會各界一起,越发重視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
(一)進一步形成高效的領導體制和事情機制
加強和改進黨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的領導,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德育事情科學化水平的基础保證。各級黨委政府應從培養什麽人、怎樣培養人的戰略高度出發,牢牢掌握以人爲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戰略主題,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統籌領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事情機制,加大投入力度,健全政策保障,對当地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統一規劃、組織協調、宏觀指導和督促檢查。健全大中小學德育體系建設包罗課程開發、教材編審等方面專家咨詢機制,改進德育考試評價要领,提高德育事情決策科學性。
(二)著力建設專兼結合、高素質的德育事情隊伍
完善德育隊伍的激勵保障機制,按規定配好德育隊伍,特別是德育課教師和輔導員、班主任隊伍,邀請熱心德育事情的校外人士擔任兼職教師、開設講座或參與組織活動,努力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事情環境和生活環境,充实調動隊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像重視業務學術骨幹那樣重視德育隊伍的選拔培養,加大培訓力度,加速德育隊伍的職業化和專業化建設。所有學校都要積極主動地把德育事情落實到教學、治理、服務各個方面,全體教師都要自覺提高教書育人的責任感使命感,以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質和道德風範影響教育學生,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熏染學生,學校治理和服務人員也要在嚴格治理和優質服務中體現育人導向,在關心人幫助人中教育人引導人。
(三)建设健全科學的德育事情考核評價機制
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教育系統要樹立科學的德育質量觀,把促進青少年身心康健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爲权衡德育質量的基础標准,把德育納入大中小學教育評價機制之中,完善《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事情測評體系》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情測評體系》,准確掌握各地區各部門各學校事情開展狀況和政策措施實施情況。要考核學校執行國家規定德育課程計劃及在各科教學中蘊涵德育的情況,評價學校營造優美校園文化環境、創建文明校園等情況;同時,還要建设校外力量支持學校德育事情的評價標准與制度,考察企事業、公共文化設施及各類社會資源爲青少年德育實踐提供支持與服務情況。注意總結推廣先進典型經驗,表彰獎勵優秀集體和個人,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科學化水平。
(四)營造全社會配合促進青少年康健成長的良好環境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应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导下,建设起教师与家长、社区事情者密切联络,学校与家庭、社区经常相同的渠道,进一法式动工會、共青团、妇联及种种社会组织力量,配合促进大中小学德育事情,体贴资助青少年康健生长,特别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青少年和新生代农民工、城乡待业青年等给予更多关爱,努力资助解决实际困难,引导他们增强信心,形成理性认识,养成康健人格。高度重视家庭德育的重要功效,加速制定相关政策规则,明确家庭教育定位,牢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家庭基础。整合行业系统资源,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社会实践示范性基地,统筹部署学生实践教学,协调整决学生宁静和经费保障问题,推动社区公共资源更好为青少年德育服务。要努力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情况,建设青少年网站和青少年文化运动阵地,推出一批切合青少年特点、反映现实生活、讴歌时代新风的图书、动漫、影视、歌曲等优秀文化作品,在青少年中弘扬主旋律,谱写全党全社会配合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