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開朗:中青年幹部要珍惜舞台幸不辱命
中青年幹部是事業的骨幹,是幹部隊伍中最積極、最有生機、最肯學習、最少守旧思想的力量。組織寄予厚望,群衆滿懷期待。中青年幹部在這種厚望和期待中成長成才,更應該自覺擔負使命、珍惜舞台、幹事創業、砥砺前行,將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心血投入到建設“四化兩型”的曆史進程中,才气有所建樹、有所成就,才气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
追求高尚,立志才气立業
高尚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是黨員幹部的精神支柱和人生脊梁。胡錦濤同志深刻指出:“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中青年幹部有了高尚理想信念的校准,才气在個人利益和人民利益之間做好選擇題,在素質要求和能力不足之間做好填空題,在外部誘惑和清正廉潔之間做好改錯題,最終爲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志存高遠。理想高度決定人生高度。志向有多高,作爲就有多大。中青年幹部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追求。把自己的志向與國家、民族、社會相聯系、相同步,承袭“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信念,追求國家的富強、追求人民的幸福、追求社會的和諧、追求經濟的發展,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正如馬克思在《青年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一文中所說:“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爲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麽,任何重擔都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爲這是爲全人類而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享受的就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永存下去。”中青年幹部作爲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應該要有這樣的信仰和抱負,應該自覺地將個人生命融入到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奮鬥中。要有“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的境界。當官一陣子,做人一輩子,只有立志做大事,才气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才气自覺爲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如果立志“做大官”,不僅得不到別人的真心敬重,還有可能使自己誤入歧途。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沈浩等之所以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關鍵在于他們有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的高尚志向。
志在擔當。“爲官避事平生恥”。擔當是一種志向、一種境界、一種品質。能不能、敢不敢擔當也是权衡一個幹部的重要標尺。擔當源自責任。在其位就要謀其政,行其權就要擔其責。中青年幹部應把擔當視爲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越在危難時刻,越要敢于擔當,越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應該做的事,頂著壓力也要幹,應該負的責,冒著風險也要當,真正做到爲官一任、守土一片、造福一方。擔當需要勇氣。擔當具有風險,如果在困難和矛盾面前,沒有沖的膽量、沒有闖的精神,瞻前顧後、怕這怕那,就會錯失良機、贻誤發展。大事難事看擔當。中青年幹部要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爲重,多考慮事業的成敗,少計較個人的得失,敢于較真碰硬,敢于直面問題,雷厲風行地抓,理直氣壯地管,不怕冒监犯、不怕丟選票、不怕失“人緣”,遇到問題不繞道、遇到矛盾不上交、遇到困難不退縮。擔當重在行動。擔當不是一句口號,關鍵在于落實。省第十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今後五年要“全面推進‘四化兩型’建設,加速建設全面小康,加速建設兩型社會,努力在中部崛起中實現新跨越。”中青年幹部是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要勇于擔當時代賦予的曆史使命,把自身追求與時代要求結合起來,積極響應省委號召,以等不得、慢不得、松不得的緊迫感和使命感,自覺做實現“兩個加速”、“兩個率先”的先鋒,爲全面推進“四化兩型”建設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志堅不移。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是對中青年幹部最基本的政治要求。當前,正處于革新攻堅期、社會轉型期、矛盾凸顯期,中青年幹部面對的考驗更突出、矛盾更複雜、誘惑更多樣,更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立常志,而不是常立志,這樣才气肩負起黨和人民事業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曆史重任。志堅不移,須靠堅定信念來支撐。在舉什麽旗、走什麽路的問題上,要明辨是非、堅定不移,始終對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真信、真守、真懂、真用。志堅不移,須靠堅決執行來體現。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決策部署,帶頭落實各級黨委部署的事情任務,不講條件、不打折扣,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志堅不移,須靠堅守底線來保證。堅持以黨的純潔性要求爲鏡子,時刻不忘對照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堅決抵制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對危及政權基本和人民利益的言行敢于亮劍、敢于鬥爭,堅守共産黨人的精神家園。
珍惜崗位,刻苦才气吃香
崗位就是“站崗”的位置。對于領導幹部來說,崗位就是展示才華的舞台、成長進步的階梯、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好載體。中青年幹部要倍加珍惜組織給予的崗位,在艱苦曆練中成長成才,在幹事創業中成就乐成。
忠于職守。對黨忠誠、對人民負責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忠于職守。當前,一些中青年幹部沒有樹立正確的權力觀、职位觀、利益觀,不能正確看待本職事情,或覺得職位“低”了,大材小用;或覺得崗位“偏”了,用非所長;或覺得待遇“差”了,無權無利;或覺得進步“慢”了,前途渺茫。把幹事創業的舞台作爲沽名釣譽的秀台,這山望著那山高,吃到碗裏看著鍋裏,整天瞅著那些所謂“權力大、待遇高、福利多、提拔快”的崗位。這是極其短視和錯誤的。要知道,沒有平庸的崗位,只有平庸的人,只要忠于職守,再平凡的崗位也能幹出精彩的事業。中青年幹部一定要常懷感恩之心,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善始善終地做好本職事情,在曆練中積累經驗,在盡責中收獲乐成。
安于基層。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將必發于卒伍。胡錦濤同志曾指出,通常在各種領導崗位上有所作爲、成績突出的領導幹部,都是注重實踐鍛煉特別是基層實踐鍛煉,在豐富生動的實踐中成長起來的,這已經成爲一種規律性現象。現在的中青年幹部中,“三門”幹部比較多,這些同志文化水平普遍較高,但基層事情經曆尤其是基層領導事情經曆不足,這已成爲制約這些幹部成長的一個重要瓶頸。有些中青年幹部不願意到艱苦地區去,吃不了虧、受不了苦;有的不願意到複雜環境中去,擔心風險大、丟帽子;有的不願意到基層一線去,認爲層次低、提拔慢。須知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環境越艱苦,困難越突出,越能考驗人,越能磨煉人。中青年幹部不能躲在機關裏當盆景,要到艱苦複雜環境中去當雪松,到困難大、矛盾多、基礎差的地方去曆練,到革新發展穩定第一線去經風雨、練本領、長才幹,這樣才會大有作爲、大有前程。
樂于奉獻。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是索取。共産黨人最響亮的名片就是奉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一千古傳誦的名句,是奉獻的最好诠釋。雷鋒同志也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爲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爲人民服務之中去。”今年是雷鋒犧牲50周年,雷鋒精神的實質就是“奉獻”。奉獻的層次许多、範圍很廣,並不是高不行攀、遙不行及。奉獻既表現在國家需要時顧全大局、挺身而出、慷慨赴義,也表現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沖鋒在前、勇挑重擔、頑強拼搏,更表現在本職崗位上盡職盡責、攻堅克難、埋頭苦幹。奉獻還能使人充實、使人幸福。我國一位科學家在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時說:“爲了心中的夢想,18年我沒有休息過節沐日。對我來說,科研自己帶來的愉快是最大的報酬,科學奉獻祖國是最大的幸福。”中青年幹部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價值取向,把個人的幸福融入到人民的幸福之中,把奉獻作爲一種事情常態、一種人生追求,立足本職崗位樂于奉獻、甘于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不辜負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腳踏實地,有爲才气有位
溫家寶總理在北京大學勉勵青年學子: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才會看得遠,腳踏實地才气走得穩。中青年幹部既要有遠大抱負,又要有實幹精神,紮紮實實幹出群衆認可的成績。
戒浮躁。事業成于堅忍,毀于浮躁。中青年幹部鮮明的特征就是激情蓬勃、追求進步,但往往也容易心浮氣躁、急功近利。有的把官位看得重,謀事幹事漫不經心,謀官謀人一門心思,謀事的目的也是謀官;有的熱衷于造勢作秀,不怕群衆不滿意,就怕領導不在意,還怕媒體不注意;有的剛提拔就琢磨著再上一個新台階,兩年不挪動,就要去活動,三年不提拔,就得要說法;有的不提拔不滿意,提拔了也不滿意,提拔了認爲是“該得的”,沒提拔認爲是組織“欠他的”,這些都是浮躁的表現。實踐證明,幹部的成長需要沈澱,甯靜才气致遠,厚積才气薄發。中青年幹部要力戒浮躁,沈心靜氣,實幹苦幹,從小事做起、從基礎性事情做起、從群衆最關切的事情做起,只有這樣,才气真正贏得組織的信任、群衆的信服,才气走得更穩更遠更好。
敢創新。要有爲,就要敢創新。列甯曾說:“我們是革新者的黨,而青年總是更樂于跟著革新者走的。”中青年幹部朝氣蓬勃、思想活躍,是革新創新的中堅力量。但現實中,中青年幹部面對創新仍然存在一些誤區:有的不願創新,習慣按部就班、循規蹈矩;有的不敢創新,擔心失敗、患得患失;有的不會創新,缺乏思路、缺少要领;有的盲目創新,標新立異、嘩衆取寵。發展的希望在創新,創新的希望在青年。中青年幹部理應在創新中走在前、幹在前。創新須打破禁锢。要破除因循守舊的思想,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善于運用逆向思維、多向思維來觀察事物、破解難題。創新須求真務實。要有科學的態度,求實的精神,掌握實情,立足實際,根據事物的客觀規律來求新、求變。要躬身踐行,在實踐中探索經驗、發現規律,見微知著,創造性地提出問題息争決問題。創新須膽識過人。創新是一個破舊立新的過程,既有阻力,也有壓力,既有風險,也有危險,要有“敢于探腳試水”、“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勇氣,排除非議、抛棄顧慮、不怕挫折,敢爲人先、敢擔責任、敢冒風險。
重實績。鄧小平同志說過,“領導者必須多幹實事。”“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幹出來的,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中青年幹部有抱負、有沖勁,都想幹出政績,但關鍵是要把這種政績沖動轉化爲創造實績的行動。重點要處理好四對關系:處理好實與虛的關系。習近平同志指出,實與虛,不只是作風問題,也是品行問題、黨性問題。作決策、想問題、辦事情,要從實際出發,切合實際需要,取得實際成效,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處理好潛與顯的關系。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胸懷和境界,多幹基礎性、全局性、根天性的事情,不貪外貌之功,不圖個人之名。處理好質與量的關系。要把發展的速度、規模和效益統一起來,既解決發展不足的問題,也解決發展不優的問題,在加速轉變中加速發展。處理好遠與近的關系。發展是一場接力賽,需要一任又一任領導持續奮鬥。中青年幹部在一個地方或單位任期有限,短則兩三年,長則六七年,要秉著對下任負責、對長遠發展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的態度,多做保質期長的事,多做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事,多做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
心系群衆,服務才气服衆
胡錦濤同志指出:“只有我們把群衆放在心上,群衆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衆當親人,群衆才會把我們當親人。”中青年幹部要贏得群衆的認可和信任,就必須把人民群衆的基础利益放在首位,親民、敬民、愛民、爲民。
把群衆當親人。情感決定立場、立場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動。一名幹部只有對群衆充滿情感,才气和群衆同甘共苦、並肩作戰,才气真心實意站在群衆一邊,用群衆的眼光、從群衆的角度來看問題、想問題、處理問題。孔繁森同志說過:“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産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中青年幹部的成長進步,離不開黨和人民的教育培養,一定要明白知恩圖報,真心實意地尊重群衆、理解群衆、關心群衆。要把爲群衆排憂解難,當成一種政治責任,一種價值取向,而不是恻隱之心,更不是战略部署。要真正像對待自己怙恃一樣關心農村空巢老人,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關心留守兒童,像對待自己兄弟姐妹一樣關心農民工,像對待自己親人一樣關心弱勢群體,真正做到與群衆手相牽、心相連、情相系。
認群衆作老師。中青年幹部要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紮根于人民群衆的創造性實踐中。當前,有些中青年幹部學校畢業後直接進入機關,有的雖然身世農村,但在機關事情多年,對農村的艱苦、農民的艱辛體會沒那麽深,對基層的真實情況、群衆的真實想法了解沒那麽透。這迫切需要放下架子,沈下身子,深入基層、深入群衆,在基層群衆中吸取營養、改良心智。基層是最好的課堂,群衆是最好的老師。幹部只有接“地氣”,做事才有底氣。中青年幹部要經常走出機關大樓,走到群衆中去,與群衆零距離接觸,摸准群衆脈搏,貼近群衆心窩,傾聽群衆心聲。要積極響應中央和省委號召,直接聯系服務群衆,深入落實黨員幹部調查研究、住村入戶、結對幫扶、接訪下訪等制度,到群衆最需要的地方去了解民生訴求,到群衆最困難的地方去排憂解難。
爲群衆辦實事。民生連民心,民心聚民力。爲群衆辦實事,要善于從細節入手,從小事做起。毛主席早就指出:“我們要關心群衆的痛癢,真心實意地爲群衆謀利益,解決群衆的穿衣問題、吃飯問題、住房問題、柴米油鹽問題、疾病衛生問題、婚姻問題、生小孩的問題。”一切群衆的生産和生活問題,都是中青年幹部應該關注的問題。中青年幹部要與群衆同呼吸、共命運,多爲群衆辦實事、辦好事,對上學、看病、住房、就業等群衆反映強烈的問題,要重點關注、認真對待、著力解決,通過點點滴滴的作爲、樁樁件件的實事,讓老黎民過得越发幸福、更有尊嚴,不斷增強群衆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感。
認清自我,自省才气自勵
一些中青年幹部處在重要的崗位上,活在社會的“聚光燈”下,承載更多的期盼、肩負更多的重任,越发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正確看待自己,正確對待名利,樹立良好的形象,自覺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
看低自己。中青年幹部,特別是擔任領導職務的中青年幹部,聽到吹嘘的話多,提醒的話少;表揚的話多,批評的話少。孟子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中青年幹部要有自知之明,不能聽了幾句表揚話,就妄自尊大,自以爲是。在現實中,有些中青年幹部心高氣傲,自認爲能力過人,什麽崗位都幹得下,到頭來連本職事情都做欠好,得不到幹部群衆的認可。一定要有清醒的自我認知和自我定位,主動放低姿態、低調做人、謙虛謹慎,多看自己的短處和不足,多與別人比能力、比成績、比幹勁、比貢獻,在尋找自己的不足中自我加壓、自我警醒。
看淡名利。中青年幹部在能力上要有危機感,在名利上要有滿足感。習近平同志指出:“正確處理公與私的關系,克己奉公、一心爲民,是領導幹部政德的一個基本要求。”我們黨從不否認幹部的正當合理利益,如果過多考慮個人,總是“不知足”,就會成爲名缰利鎖的囚徒,甚至滑到邪路上去。“高飛之鳥,亡于貪食;深潭之魚,死于香餌。”近年來查處的深圳市原市長許宗衡,杭州市原副市長許邁永等,無不是因爲私欲膨脹走上了犯罪门路,教訓深刻,令人警醒。拒絕貪婪,就是拒絕犯罪;看淡名利,就是遠離“禍源”。中青年幹部,在名利上要力戒攀比之心,特別是在看到和自己年齡相仿、學曆相當、資曆相近的幹部先提拔時,一定要有平常心,不去盲目攀比,不能心理失衡,更不能自我放縱,要做到上不喜、下不悲,得不寵、失不驚,快不傲、慢不怨,“淡看雲舒雲卷,靜觀花開花落”,始終淡定從容、寵辱不驚。
看重形象。對領導幹部來說,能力是“硬實力”,形象是“軟實力”。沒有好的形象,就沒有感召力、凝聚力,就得不到幹部群衆的信服擁護。中青年幹部既要提升能力,又要注重形象。既要靠卓越的能力推進事業、造福黎民、贏得民心,又要靠清廉的形象處事爲人、嚴于律己、贏得口碑。中青年幹部有讓人看好的發展前景,有的手中還握有一定的權力,社會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往往挖空心思套近乎,把中青年幹部當“優質資源”來經營、當“潛力股”來投資、當重點對象來“公關”。因此,中青年幹部更要潔身自好、防身有術、慎重交友、簡單生活,不爲物所役,不爲欲所累,始終保持一顆高尚的靈魂、一個清白的名聲、一種廉潔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