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世界眼光認識中國執政黨建設規律”等5則
研究中國執政黨建設規律,應以世界眼光、曆史觀點分析問題。在橫的方面,從世界各國執政黨興衰成敗中尋找規律性的東西,在比較中深化對中國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在縱的方面,把中共執政61年的曆史做整體梳理,從正反兩方面經驗中掌握規律。當今世界任何政黨執政後都需要處理好三大關系:黨政關系,即黨如何領導國家政權、掌控而不是取代國家權力;黨群關系,即黨如何贏得公衆支持、鞏固執政基礎;黨內關系,即防止執政後尤其是長期執政帶來的生命力創造力衰退,防止權力腐蝕,保持黨的活力。對這三個關系的認識和處理差异,在很洪流平上影響著執政活動的成敗得失。中國共産黨可以從外國政黨處理三大關系的理念和做法中受到啓發,但必須從國家制度、政黨制度、黨的性質的規定性和中國人民的基础利益出發,借鑒而不是照搬外國做法,善于進行自主創新。要分析各個曆史階段的特點,尤其在革新開放新的曆史階段,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使執政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需要結合新階段特點具體分析執政黨建設規律。只有把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具體化,才气科學地指導黨的建設。(《北京日報》2010年5月17日)
孔根紅:“中國模式”與“中國答卷”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中,中國共産黨和政府沒有沈醉于對“中國奇迹”、“北京共識”、“中國门路”、“中國模式”的贊美之中,相反,卻以一種清醒的憂患意識,借國際金融危機的“倒逼機制”,向世人交出一份化危爲機、創新轉型、構築中國經濟發展新花样的“中國答卷”,向世界傳達出一個強烈的信號:在高速軌道上運行了30年的中國經濟快車,已進入一個很是重要的轉型期。曆史發展到今天,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是決定中國現代化命運的第三次重大抉擇。世界著名觀察家托馬斯·弗裏德曼評述:“置身中國,我現在比任何時候越发確信,當曆史學家回顧21世紀頭十年的時候,他們會認爲最重要的事件不是經濟大衰退,而是中國的綠色大躍進。”同世界上任何一種有永恒生命力的發展模式一樣,“中國模式”是一個開放的、發展的、不斷變革、不斷完善的發展模式。國際金融危機成爲變革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加速器,加速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創新轉型,在新的起點上,預示著“中國模式”的重要變革與創新。(《當代世界》2010年第4期)
邱濤:批判繼承傳統文化與建設社會主義焦点價值體系
構成社會主義焦点價值體系的內容,當然包罗傳統文化中的優秀身分,也包罗國學中的優秀身分,但顯然並不是以國學爲焦点,更不是用“國學觀”來引領社會主義焦点價值體系建設,而恰恰是要用馬克思主義來引導“國學熱”沿著正確的路徑走下去。我們只能用社會主義焦点價值體系來引導國學研究,使其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發揮積極作用。那些將黨的理論創新结果歸結爲向傳統文化回歸的傾向,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歸結爲是向傳統文化、儒家文化回歸的傾向,顯然是與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的社會主義焦点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原則和要求不協調的。因此,中華優秀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但傳統文化決不行能成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焦点價值體系的主旨和焦点。社會主義焦点價值體系的主旨和焦点價值一定是馬克思主義,只有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我們才气真正對昔人的思想、對傳統文化做到“拾其精華,去其糟粕”。(《高校理論戰線》2010年第4期)
姜愛林: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啓示
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我們也獲得一些新認識。一是經濟康健持續發展方能遠離金融危機,堅持又好又快發展才气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二是市場機制和政府幹預要相輔相成,各盡其責,力求平衡、發揮协力。金融業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不能完全抛開政府须要的監管,但政府也不要過度幹預。三是不要盲目追求虛擬經濟繁榮。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要協調發展,相互促進。四是要重視技術創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技術創新是100多年來資本主義國家應對金融危機的配合舉措,必須強調自主創新的有力支撐。五是加強金融監管體制革新,完善金融監管制度,構建適合本國特色的金融監管體系。六是推進金融自由化,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要謹慎從事、量力而行,不能毫無節制。七是推動國際金融組織革新,建设公開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體系,配合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擴大發展中國家的參與權,將有利于提高協調與相助的效率。(《發展研究》2010年第3期)
邱松:英國的“綠色革命”
爲配合低碳經濟戰略,英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的政策法規和配套措施。從2001年開始,所有工業、商業和公共部門都要繳納氣候稅,依據其煤炭、油氣及電能等高碳能源的使用量來計征。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書中,英國政府明確宣布到2050年從基础上把英國變成一個低碳經濟國家,要在支持世界各國向低碳經濟轉型發展方面成爲歐洲乃至世界的先導。2008年頒布實施的“氣候變化法案”使英國成爲世界上第一個爲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立法的國家,並建设了相應的能源和氣候變化部。英國是全球率先推出並開始征收氣候變化稅的國家,近期又提出了針對普通居民的用能累進稅率。英國能源和氣候大臣曾公開批駁“低碳經濟就是低速經濟”和“經濟困難情況下放緩發展低碳經濟”等論調,強調未來經濟的複蘇與發展可持續的低碳經濟密切相關。英國財政大臣宣布了世界上第一個“碳預算”,首次將減排目標納入执法框架。經濟學家認爲,“碳預算”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幫助英國經濟的複蘇。英國《低碳經濟國家戰略藍圖》指出,到2020年英國將有超過120萬人從事“綠色事情”。(《學習時報》2010年4月26日)
來源:《求是》